名稱:
描述:
張大千-1982年梅花作品
描述:我們來談談張大千,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國畫家,最愛畫的花卉之一就是梅花。梅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意義,常被譽為“花中之王”,象徵著堅韌不拔、高雅脫俗的品格。張大千的梅花畫以筆墨簡潔、造型優美而著稱,被譽為“梅花畫之冠”。他的梅花畫作品,不僅在中國,也在世界各地享有極高的聲譽。
詳細:




鈐印:張爰之印、大千居士、以介眉壽、摩耶精舍

作品款識:百本栽梅亦自嗟,看花墮淚倍思家。眼中多少頑無恥,不認梅花是國花。七十年辛酉二月,環蓽盦種梅舊作,八十三叟爰。款識:百本栽梅亦自嗟,看花墮淚倍思家。眼中多少頑無恥,不認梅花是國花。七十年辛酉二月,環蓽盦種梅舊作,八十三叟爰。
張大千的梅花特點:
張大千筆墨豪畫筆遒勁有力構圖簡潔大方,筆下梅花的枝葉、花瓣、花蕊等細節處理細膩入微,富有生氣和動感
張大千筆墨豪畫筆遒勁有力構圖簡潔大方,筆下梅花的枝葉、花瓣、花蕊等細節處理細膩入微,富有生氣和動感





更多
張大千-1982年紅葉小鳥
張大千年表 1898年,生於四川內江。 1899年,己亥、光緒25年農曆四月初一﹝陽曆五月十日﹞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安良之張氏大族,取名正權,家中一度清貧。 1905年,由長姐起蒙教育、右不能進葷食,長年吃素食、同盟會成立。 1907年,從母、姐學習花卉、張善孖由日本返回四川。 1908年,1開始習畫。 1909年,在家塾唸書,多由大姐瓊枝教導。 1911年,能畫山水、花鳥和人物。就讀天主教福音堂學校,接受新式教育。 1914年,就讀重慶求精中學,家境好轉。二哥善孖反袁,逃亡日本。家中經濟逐步好轉。 1916年,5月末放暑假途中回家被土匪綁架,土匪見其草書了得,就逼迫他做黑筆師爺,期間還跟著一篇前清的舉人學作詩,盂9月土匪被民兵圍剿後才被其四家師兄接回家。 1917年,與仲兄張澤留學日本京都,學習繪畫與染織。 1919年,回到上海拜曾熙為師,曾熙為他取名 “爰”。 在未婚妻謝舜華去世後,在江蘇松江禪定寺出家,法號大千。 寧波浙江觀宗寺、杭州靈隱寺,黃元秀故居“放廬”。3月,被二弟張澤還俗逼,奉母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。婚後涉及上海從師於李瑞清,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落的書法、繪畫,受石濤跟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。在上海得識吳昌碩、黃虹賓、王震、馮超然、魏唐樂、吳觀岱、吳待秋、吳湖帆、鄭午昌等。 1924年,在上海舉辦首次個人畫展。 1931年,與兄長張澤一同作為唐元明中國畫展的代表赴日本。 1932年,移居蘇州「網師園」。 1933年,應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、藝術系主任徐悲鴻之邀,出任中大藝術系教授。隔年辭職。 1938年,經上海、香港返四川,居青城山上清宮,臨摹宋元名跡。 1940年,赴敦煌臨摹模擬代壁畫(2年7個月),共修改276幅,並為莫高窟重新編號。 1943年,出版《大風堂臨摹壁畫》。 1947年,與顏文梁、吳征、吳湖帆等參與指導上海市美術館的籌建工作。抗戰勝利後,先後參加法國巴黎、英國倫敦、瑞士維也納和國內各地辦畫展。 1949年,中國共產黨掌權,張大千前往台灣,不久後避居香港。 1950年,應印度美術會之邀赴新德里舉辦畫展,並留居印度大吉嶺,其間曾去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,以之與敦煌石窟壁畫作研究。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,且有《大吉嶺稿詩》。 1951年,返回香港。明年遷居南美洲阿根廷。 1953年,再遷居巴西聖保羅和摩基達斯克魯易斯市,購置土地150畝,建中國式莊園「八德園」。 1955年,將其藏畫在日本東京出版《大風堂名跡》4冊。 1956年,赴法國與西班牙立體派大師畢卡索會見。開始將西方立體主義的理念應用到中國傳統水墨畫上,並發展興起,潑墨山水的風格。 1958年,以寫意畫《秋海棠》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,並獲金獎。此後又在法國、比利時、希臘、西班牙、瑞士、新加坡、泰國、德國、英國、巴西、美國及香港等主辦畫展。 1969年,居美移居美國濱海卡梅爾「環篳庵」。居美期間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。旅美期間,張大千與魏樂唐、鄭月波等名家保持著人文相知相惜的友誼。 1970年,經常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畫展,將畫作108幅捐贈給該館。 1972年,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。 1974年,美國加州太平洋大學獲得人文醫藥名譽。 1977年,台灣旅遊業回到市外雙溪「摩耶精舍」。 1979年,81歲曾自書一聯:「獨自成千古,悠然寄一丘」,頗示心境。 1982年,中華民國主席蔣經國獲授予中正勳章。 1983年,完成其一生最後一幅作品《廬山圖》。4月2日,因心髒病死亡於台北,骨灰安葬於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立石下。同年10月,部分將其台北故居遺產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成立了「張大千先生紀念館」。 1998年,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《張大千與畢卡索繪畫聯展》。 2009年,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《張大千110-書畫紀念特展》。 2010年,5月17日,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10春拍近拍作品專場上,張大千幅巨幅絹畫《愛痕湖》經過近60輪標價,以人民幣一億零八十萬元的天價成交,這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。《愛痕湖》是1968年的巨幅絹本潑彩,寬76.2厘米,長264.2厘米,繪畫作品是遠眺捷克亞琛湖所見。 2011年,5月10日,為紀念張大千112歲誕辰,Google中文版首頁塗鴉標誌改成張大千的荷花畫作品。 2011年,5月31日,《嘉藕圖》於香港蘇富比「梅雲堂藏張大千畫」專場以破紀錄1.9億港元成交 2013年,1月21日,張大千幅《潑彩山水》鉅作,山東濟南翰德迎春拍賣會書畫專場中,以2.5億元(人民幣.下同)的天價成交,突破以往張畫作的拍賣價格,同時創作出中國書畫作品成交新高。 2016年,4月4日,《桃源圖》於香港蘇富比以2.7億成交,該畫高209公分,闊92.2公分,現為畫家第二幅高成交價作品。 2019年,4月1日,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《巨匠的裙子—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》,其長女張心瑞、子張心澄、麼女張心聲皆出席記者會。 2022年,4月30日,張大千《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圖》於香港蘇富比以3.7億港元成交,最少畫家紀錄拍賣,該畫經過長達十八分鐘的激烈競投,逾五十口叫價,由亞洲私人藏家購得。 Accordion #2 Accordion 2 content Accordion #3 Accordion 3 content張大千-深山訪友圖–出版作品
張大千-1982年山茶花
張大千談畫梅技巧-梅花佳作欣賞
張大千說,畫梅第一是勾瓣,第二是花須,第三是花蕊,第四是花蒂,這裡面尤其是點蒂,要算最難, 張大千說,畫枝時,須先留好花的位置。如果用水墨,那就要拿粗筆淡墨,草草勾出花的大形輪廓,然後用細筆輕勾,在有意無意之間,才見生動。如果著色,就先用細線條勾成花瓣,拿淡花青四周暈它,不用著粉,自然突出紙上,併兼有水花月色的妙處。若用胭脂點戳,那就不必用花青紅。 張大千說,畫梅花時,樹幹要畫得蒼老、有力,枝條要畫得生動自然;點蕊要隨須長短,參差錯落才有風致,花蒂注意要長在枝上;勾花要有繁有簡,要有前、後、左、右、陰、陽、向、背各種姿態。 張大千說,點皴時,光用焦墨禿穎,依著它的背點去,一定要點圓點,若點成尖長形,那就不是樹上的苔,而是地面的草了。更不可作橫點,如山水中樹上所點。待等墨干後,用淡墨加點一次,比較有生動的氣味,不然那就枯而燥了。若是著色的,那就用草綠加在焦墨上面,或頭二綠也可以,不是全部蓋滿,而是偶爾留幾點焦墨在上面,也會生動自然。 畫梅技巧匯總 畫梅心意花的技巧: 畫枝乾時,先用粗筆淡墨勾勒花形,再用細筆輕輕勾勒,效果鮮明。 上色時,用細線勾勒出花瓣輪廓,並與周圍的淺靛藍融合,營造出自然水潤的效果。 用胭脂點花時,不必用靛紅。 注重細節: 繪製花瓣、雄蕊、雌蕊,尤其是花萼需要注意細部。 花瓣應該是圓形的,寓意生長和活力。 花蕊應整齊,秩序井然,但不過於整齊劃一。 雌蕊應該是不規則的,與雄蕊的長度一致。 花萼應位於花瓣之間並適當固定。 每朵花都應該展現出不同的姿態,就像它們生長在樹枝上一樣。 畫老樹幹: 描繪老樹幹的年齡,描繪青苔和粗糙的紋理。 用燒焦的墨水將苔蘚點成圓形,確保其保持圓形。 避免像風景畫那樣以長形狀或水平點進行點綴。 等墨水乾了之後,再用淡墨點一下,效果會更鮮明。 著色時,在燒焦的墨水上使用淺草綠色,偶爾會留下一些燒焦的墨水可見。 專注於樹幹和樹枝: 樹幹應被描繪得古老而有力。 枝幹要描繪得活潑、自然。 花蕊上點綴著不同長度、不規則圖案,增添藝術氣息。 花萼應位於樹枝上。 構圖應包括前、後、左、右、不同角度的不同姿勢,以達到動態效果。 給梅花上色: 花心採用淺草綠色。 對於花粉,使用三種深淺的綠色。 對於雄蕊,使用濃白色粉末。 對於雌蕊,使用帶有淡淡紅棕色的黃色粉末。 對於花萼,可以使用深草綠色或兩種深淺的綠色,對於紅梅花則可以使用濃烈的胭脂。 梅花的四大特色: 稀、老、瘦、涵養,是梅花的可貴特質。 點擊圖片放大張大千-1956年荷花成扇
在中國歷史上,扇畫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。它起源於宋代,流行於明清時期。成扇也被稱為摺扇,是文人雅士的愛好。蔣介石曾經命令宋子文選擇四把扇子,由張大千作畫,作為壽禮送給美國總統羅斯福。羅斯福非常驚嘆,並把其中兩把扇子贈送給美國國家博物館作為永久館藏。這件事情成為了一個風雅趣事。 張大千愛荷,一生畫荷無數,他以“君子之風,其清穆如”喻荷,盛讚其高潔。每當花開時節,大千都要四處賞花、寫生,在居住的庭園內,通常要開闢池塘,遍植荷花,即便在環境稍侷促的摩耶精舍,他仍用幾隻大缸養滿荷花。張大千、談畫荷. 我畫荷的心得便是:看上去總要使它宛如矗立在水中央一般!張大千荷花-蕭退庵書法-成扇
張大千–1979年荷花作品–鼎元藝術
張大千-1969年五亭湖芭蕉